Idea随身带本子记录,大学生1年拿9项发明专利

日期:2017-10-23 16:55:54 / 人气: 0次 / 来源:未知

      知识产权意识是指人们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和社会现象的认知、情感和意志等主观心理因素的总和。廖可富还在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本科读通讯工程专业时,有一年冬天在武汉宏基车站等候长途车回监利老家。候车室长椅上坐满了乘客,拖着行李箱的他一直站着,心想要是有个座位多好!廖可富突然来了灵感:在行李箱旁附上可以折叠的座位不就可以了吗?相当于可以折叠的行李箱。这个想法得到学校教务处付雪江老师的鼓励后,他拿出纸笔把这个构思画下来。
      此后,廖可富随身携带一个本子,只要遇到生活中的灵感,就马上记下来,只要有空闲,就琢磨创新发明。有一次,大学同学告诉他,上卫生间时,不慎将项链掉到马桶中,无法打捞。廖可富受茶杯过滤网启发,设计出一个网子,安装在马桶中,通过弹簧控制,可以升降,这样贵重东西不慎落下去也可以“抢救”回来。
      廖可富设计的一款可以升降的鞋跟,可以满足女性适应不同场所需要;受轿车雨刮器启发,在黑板上设置滚动刷和喷水系统,自动擦黑板;冬天老年人气血虚,脚冷,在鞋里安装电池发热,同时鞋子还可以按摩……廖可富将这些灵感记录下来,琢磨、发明。
      去年,他一口气申请了16项发明专利,目前已经拿到9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。“都是受生活启发的发明,对老百姓生活很有帮助。”廖可富感谢湖北大学科技处孙军、张伟等老师,“老师们的不断鼓励,让我完成了系列发明。”同时,同校女友罗雨婷也给了他很大帮助,在申请专利时,帮助查找英语资料。
      大学生是科技人才的主力军,但是目前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非常薄弱。
1、对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不够深入。大学生对知识产权大多处于感性认知阶段,有近过半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产权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回答,对知识产权一知半解,甚至存在错误认识。例如,对厂商名称、商业秘密、货源标记、原产地名称等问题回答不上来。
2、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。不清楚自身的权利范围及边界,不懂得如何行使权利及如何维护权利,不懂得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法,如《专利法》、《著作权法》来保护自己的成果不受侵犯,未能认识到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背后所蕴含的经济价值。
3、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少。大学生获取知识产权知识主要通过报刊杂志、广播新闻、互联网的传播媒介。这些渠道所获取的知识往往是零星、片面的,不会有系统深入的介绍。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了解的很少,多数大学生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,也很少接触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活动。
4、存在侵权现象。由于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未完善,市场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假冒、盗版的制品。大学生对侵权认识非常模糊,还存在一些侵权现象,有些大学生曾经购买过盗版的书籍、音像制品,认为这些东西价格便宜,并不影响使用。

现在致电 010-6060610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